欢迎来到盒子语文网!

塞上秋风悲战马_塞上秋风鼓角,城头落日旌旗。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金朝 时间:2020-05-03

【www.hzsksp.com--金朝】

塞上秋风鼓角,城头落日旌旗。少年鞍马适相宜。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高考学习网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古诗词全文赏析.jpg

1塞上秋风鼓角,城头落日旌旗。少年鞍马适相宜。

出自金朝元好问的《江月晃重山·初到嵩山时作》

塞上秋风鼓角,城头落日旌旗。少年鞍马适相宜。从军乐,莫问所从谁。
侯骑才通蓟北,先声已动辽西。归期犹及柳依依。春闺月,红袖不须啼。

1塞上秋风鼓角,城头落日旌旗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从军之乐的短歌。起首二句先写边塞的环境,边塞之上,秋风萧瑟,送来鼓角的悲鸣,城头旌旗飘扬,落日沉沉,开篇先展示了一幅苍凉悲壮的边塞图景,交代时间、地点并点明了军旅生活,两句呈现六种意象,组合成一个典型的塞上风光和军营景象,作为人物的背景。“少年”三句,推出主人公,一位潇洒威武的少年,身跨战马,驰骋边关,在词人眼中,这热血少年的飒爽英姿和这粗犷壮美的边塞相辉相映,少年点缀了边塞的雄阔,边塞衬托了少年的英武。他们充满了报国热情,洋溢着青春的浪漫气息,只要能够从军驰骋就十分快乐,并不想知道由谁来带兵。三句表现了少年战士的爱国激情。

下片极写从军之乐。“侯骑”二句,清快跳脱,意谓侦察的骑兵才通过蓟北,而部队的威名已震动辽西。“才”和“已”二字互相呼应,表现了边塞部队威名远扬,使敌人望风而逃的气势。紧接着他乐观自信地说“归期犹得柳依依”,打败了敌人胜利凯旋,还赶得上杨柳依依的春天,还可欣赏春天的美景。从时间上照应上片“秋风”,秋天出征,春天凯旋,部队的战斗力之强显而易见。最后以“春闺月,红袖不须啼”作结。在春暖花开之时,那守在闺中的红袖佳人盼回了丈夫,也就不必为思夫念远而悲啼了。结尾一反从前闺妇思亲的哀怨之情,充满了胜利的喜悦与期盼。

全词襟怀开阔,意气风发,自始至终洋溢着报国从军,积极乐观的豪迈之情,给人以鼓舞和向上的力量。

1塞上秋风鼓角,城头落日旌旗翻译及注释

全文翻译
军队中的鼓声、角声在秋风中作响,城头上的旗帜在夕阳的照耀下缓缓地飘动。少年应当从军,身跨战马,驰骋边关。只要能够从军驰骋就十分快乐,并不要在乎由谁来带兵。
侦察的骑兵才通过蓟北,而部队的威名已震动辽西。等打完仗,回到故乡时,仍是杨柳依依的春天,时间不会太长。征人连战连胜,可以很快凯旋,闺中人不必因相思而流泪。

注释
①江月晃重山:词牌名。《词律》云:用《西江月》、《小重山》串合,故名《江月晃重山》。此词每阙上三句为《西江月》体,下二句用《小重山》体。双调五十四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韵。
②嵩(sōng)山:古称“中岳”,在河南省登封县北。金宣宗兴定三年(1218),元好问因避战乱从三乡(河南省宜阳三乡镇)移家登封嵩山。
③”从军”二句:化用王粲《从军》:”从军有苦乐,但问所从谁?”
④侯骑(jì):侦察的骑兵。
⑤蓟(jì)北:蓟州之北,汉唐塞北之地。
⑥辽西:今辽宁辽河以西地区。
⑦春闺(guī):春日的闺阁。
⑧红袖(xiù):代指佳人。

1塞上秋风鼓角,城头落日旌旗作者简介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以上《塞上秋风鼓角,城头落日旌旗。全诗全文翻译全文赏析及作者出处》有高考学习网小编收集整理,更多古诗词全文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请查看高考学习网语文古诗词频道。

本文来源:http://www.hzsksp.com/sc/51726/

推荐内容